蘑菇视频真人版,蘑菇短视频下载安装最新版,蘑菇视频免费APP,蘑菇视频污在线观看

    蘑菇视频污在线观看資訊
    每年160多億噸工業汙水偷排 健全環境監管體係刻不容緩
    發布時間:2020-05-13 已有1373人閱讀

      近年來,企業汙水偷排問題頻發使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形勢變得空前嚴峻。據報道,國家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汙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輕度汙染。

    每年160多億噸工業汙水偷排 健全環境監管體係刻不容緩

      滾滾汙水,不僅汙染了環境,更直接威脅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斬斷汙染向地下轉移的魔爪已刻不容緩。
      企業偷排的汙水隻有兩個去向,一個是地表,一個是地下。但是地表偷排被發現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地下偷排。因為汙水要在地表上流淌,通過氣味、顏色,人們不難發現它,以這種方式偷排汙水的企業很容易被抓現形。
      據報道,2010年葫蘆島市五裏河水裏出現大量的死魚。葫蘆島河道處一名工作人員分析,在化機橋上遊有多家企業,不排除這些企業在晚上偷偷向五裏河排放工業汙水。同年,沈陽市環保局於洪分局執法人員發現一家造紙企業向蒲河偷排汙水。事實上,該造紙廠是具備零排放能力的,但是由於零排放生產成本較高,於是工廠主要負責人鋌而走險,進行不定期生產,以此來躲避執法人員檢查。
      如今類似這種情況已有了很大改變。隨著國家河流汙染防治工作的加強,從國控斷麵到省控斷麵,再到一些地方的市控斷麵、縣控斷麵,對於河流地表水汙染的監測網絡越織越密。這樣一來,一些不願處理汙水的無良企業,就開始向更加隱蔽的地下排放汙水。
      近年來,地下排汙事件屢見不鮮。據報道,僅河北省近兩年查處的通過滲坑、滲井等方式排汙的事件就達數十起。“山東濰坊市許多化工廠、酒精廠、造紙廠,將汙水壓到地下一千多米的水層,直接汙染地下水。”前段時間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的這條消息讓人觸目驚心。
      有環保工作者稱現在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都增強了,如果直接外排汙水,不僅環保部門要查處,老百姓那裏也通不過。於是有人就盤算,找個隱蔽的滲坑,把汙水往裏一存,就算不能全部滲下去,經過沉澱的水至少看上去要好很多,再往外排群眾意見也不會那麽大。
      據專家介紹,北方地區的一些無良企業往往就通過滲坑、滲井、滲透池等進行偷排。而南方一些汙染企業則通過溶洞排放工業廢水,使溶洞地下水受到汙染,因為溶洞之間多相互連通,這樣往往會導致地下水汙染成串連片發生。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教授表示,我國每年約有160多億噸工業汙水實際上沒有經過處理就偷排掉了。這有可能就是地下水汙染的主要來源。
      國土資源部在2000年至2002年的調查發現,全國有超過60%的地下水資源是屬於Ⅰ到Ⅲ類標準,而到了2009年,全國超過70%的地下水屬於Ⅳ類以下標準。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我國地下水水質急劇下降。
      為何企業偷排汙水行為屢禁不止呢?一位資深人士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剖析。一是用水成本接近零值:企業用水基本取自地下水,非法抽取地下水、取水口未安裝流量計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偷逃了全部或大部分水資源費(水利部門收取)。二是偷逃汙水排汙費:計算企業汙水排汙費的重要依據就是該企業的用水量,由於該類企業在取水口未安裝流量計,從而無法獲得真實的用水量。三是逃避環保部門的監管:從曆年查處的偷排汙水案件看,該類企業往往設有汙水排放暗管,設置隱蔽,環境監察人員一般很難發現。四是違法排汙成本太低:按照現有的環保法律法規,對企業未按規定設置排汙口、私設暗管行為的處罰和措施是,“責令限期拆除,處2萬以上10萬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政府責令停產整頓”;對企業超標排放汙水行為的處罰和措施是“責令限期治理,處應繳排汙費數額2-5倍的罰款”。停產整頓對企業來講是較有有威懾力的,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很少采用。可見企業的違法成本也就區區幾萬元,而企業違法排汙獲得的利益卻是幾十萬、幾百萬元。總之,通過偷排汙水減少生產成本支出,從而獲得非法收益是企業偷排汙水行為屢禁不止的主觀原因。
      客觀上,由於我國的水資源是由多個部門共同管理的,沒有對用水和排水進行統一管理,這也讓一些企業鑽了空子。馬中說,其實隻要把企業的用水跟排水做一份平衡核算,就能掌握其汙水流向,進而製止向地下排汙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由於相關部門的多頭管理,實現起來比較困難。馬中告訴記者,用水需要計量,也是要收錢的,這是水利部門管的。如果你用的是自來水廠的水,是建設部門在管。這兩個部門賣給你多少水,就收多少錢,對企業的用水情況是掌握得很清楚的。但排水歸環保部門管。排放的時候,企業說我排放多少,環保部門可以去查。但如果查得不嚴,或者他就說他排這麽少,而且他可檢查的那些管道就排這麽多,因為不掌握企業的用水情況,環保部門也不好質疑。這種管理上的漏洞,在某種程度上也縱容了企業的偷排行為。
      如何有效遏製企業偷排汙水的行為發生?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基層環保工作人員的建議都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
      從源頭控製著手,掌握企業的實際用水量。水利部門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名單在企業取水口統一安裝取水計量裝置,按月計征水資源費,從而扭轉企業零成本用水的局麵。
      以企業用水量為依據計算汙水排放量。根據水利部門提供的企業用水量,按照相關係數確定企業的汙水排放量,再根據監測濃度計算主要汙染物的排放量,從而實現排汙費足額征收。
      建立部門間的聯動機製。根據區域內水資源的特點,環保部門與水利部門必須建立聯動機製,聯合對企業偷水、偷排行為進行查處。
      上述建議著眼利用經濟杠杆達到有效遏製企業偷排汙水行為的發生。也有人認為,填補法律空白可能更為重要。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