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是為使汙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淨化的過程。汙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關於水汙染的話題不斷被提起,特別是地下水汙染問題,浙江杭州、溫州等地有農民或者企業家出資請環保局長下河遊泳,以此來引起大家對水汙染嚴重程度的關注,雖然各個環保局長都選擇了沉默或者拒絕,但是民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對水汙染的關切程度達到了空前。

汙水超標排放處罰標準
(一)ph值大於5小於6或者大於9小於10、溫度大於35度小於40度、其他項目超標程度不足10%的,責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照《城市排水許可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處以10000元罰款。
(二)ph值小於等於5或者大於等於10、溫度大於等於40度、其他項目超標程度超過10%的,責令限期整改;罰款數額按超標程度罰款基數乘以汙水排放量係數確定,但最高罰款不得超過30000元。超標程度罰款基數及汙水排放量係數表附後。
(三)同一排水戶同時有2個及以上項目超標,且均未達到《超 標程度罰款基數及汙水排放量係數表》規定的超標程度的,責令限期整改;罰款數額以10000元為基數乘以汙水排放量係數確定。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杭州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第59條規定,給予吊銷《排水許可證》處罰,責令其在7日內封堵排水口停止排汙,逾期不封堵或繼續排汙的,由排汙專項整治領導小組提請環保、工商部門依法處理,並采取強製封堵措施:
1、有2次以上被罰款記錄,仍未能整改到位的;
2、超標排汙達到三級以上程度,可以按規定要求整改而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經警告無效的;
3、其他超標排汙情節嚴重,需要給予吊銷《排水許可證》處罰的。
汙水處理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據統計目前全國年排汙量約為350億立方米,但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僅為15%,全國超過80%的城市汙水未經任何有效的收集處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體,使得原本具有泄洪和美化景觀作用的河渠變成了天然汙水渠。特別是在全國2200座縣城與19200個建製鎮中,汙水排放量約占汙水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但這些中小城市(鎮)的汙水處理能力都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據統計,全國已建設城市汙水處理廠427座,其中二級處理廠282座。這些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城市汙水的處理水平,但處理量的增加仍遠遠滯後於汙水排放量的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即便按98年資料,我國城市汙水的處理率也僅為15.8%,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早在1980年就已達到了70%.

2020年汙水理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2018年,全國農村汙水排放量大約為230億噸,仍在持續增加,同比增長7.5%。農村汙水汙染已成為農村環境汙染的主要表現,對農村地區的水體、土地等自然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為確保農村水源安全和農民身體健康,農村汙水治理刻不容緩。
《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村汙水處理率要達到30%以上,農村汙水處理市場將迎來曆史性發展機遇。2018年,農村汙水處理行業大約形成了614億元產值,預計到2024年產值將達到1400億元。我國農村汙水治理在2020年產值將達到844億元,處理率為30%;2035年產值將達到1305億元,處理率為58%。
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人均水資源較為匱乏的國家。並且,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呈現“東豐西乏,南多北少”的態勢。截至2018年底,我國水資源總量2796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為2004立方米/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國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黑河-騰衝線以東約35%的國土麵積上,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加劇了區域間人均水資源量的分化。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處於缺水狀態,140座城市處於嚴重缺水狀態。按照國際公認標準,中國有12個省、區人均水資源量低於重度缺水線,有8個省、區(天津、寧夏、北京、山東、上海、河北、河南、山西)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中國屬於季風氣候,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其中華北地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
目前,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但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CR10(前10家份額)低於10%,未來隨著行業的發展,行業集中度有望提高。
近年來,中國城鎮汙水處理廠數量、處理能力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中國累計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4119座,汙水處理能力達1.82億噸/日,預計到2020年中國城鎮汙水處理能力有望達到2.05億噸/日。
目前,中國仍有70%以上的建製鎮、90%以上的鄉、80%的行政村尚未進行生活汙水處理,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但農村汙水處理能力年複合增速8%左右,推進速度較慢。

中國汙水處理目標
假設2020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2021-2025年分別同比增3.3%-2.9%,得2025年處理能力達2.20億噸/日,即“十四五”新增3,120萬噸/日汙水處理能力,大於“十三五”新增2,856萬噸/日的目標;而2025年的汙水處理能力2.20億噸/日,與2025年供水能力的比值僅為69.5%(考慮汙水規劃設計規模約為供水規模/日變化係數*0.9,日變化係數一般取1.2-1.3,則汙水規劃比例大概為69.2%-75%,故2025年汙水處理能力預計值較為合理),比值偏低,仍具備一定的提升空間。按提升與供水管網的長度比值進行假設,“十四五”新增長度達23.0萬公裏,較“十三五”的21.7萬公裏增5.8%;反算每年的增速水平處於合理區間,且與當前汙水管網建設不足的現狀相符合。
來源:中研網